产业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三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日前举办

产业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三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日前举办

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市场持续扩大,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增长迅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日益增强,2023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7470万吨,同比增长7.1%。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推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转型升级,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拓展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葛红林表示,当前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重心呈现向海外转移的变化趋势,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关键资源仍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据葛红林介绍,当前中资企业正逐步成为推动世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到2023年,中国已在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0多个项目,海外资产超过9500亿元,销售收入超7600亿元,员工近10万名。铜、铝、镍、钴等矿产的海外权益储量和产量已超过国内,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有色金属行业正形成多个产业集群,未来集群发展方向将从单一纵向模式向材料生产、部件制造、装备制造协同发展转变,区域特色更加明显。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低碳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利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捷径。

因此,葛红林认为当下关键资源仍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对于中国矿业和海外投资而言,尤其是关键矿产相关对外投资领域合作系统性风险现在也在不断地上升,而识别风险、应对风险逐渐成为中企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在资源的开发与布局,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中,资本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也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重要支撑。

论坛中,五矿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赵立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五矿资本根植浓厚的产业基因,致力于做好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大文章,用高质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链培育行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硅基新材料等重点培育业务纳入产业发展布局,以自身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论坛上,五矿资本发布了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四项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之一是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五矿期货、上海钢联共同研究的“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据悉,该“指数”在第二届论坛上曾进行过预告,可用于中国碳酸锂市场定价结算的现货价格指数,由一个综合指数和两个品种价格构成。指数价格样本采集覆盖上下游企业共计150家,其中生产企业50家、贸易商30 家、下游终端50 家。该指数致力于成为国内和国际锂电产业链企业认可的中国碳酸锂价格参考。

除此之外,另外三大研究成果分别是由五矿资本围绕深部深海未来空间开展矿业商业化运营推出《深海采矿的商业模式研究》,由中国五矿发起,五矿证券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编制的“中证五矿金属矿业优势指数”以及《信托行业 ESG 报告》。

当前,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成为矿业公司吸引投资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存真表示,从行业报告发布和评级的情况看,目前有色金属行业企业ESG信息披露率仍然不高,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也不甚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或行业的信息披露体系建设正在起步当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评级标准及报告鉴证体系,对企业的指导性不强,导致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采用的标准准则繁多,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可比性、信息的完整性都存在不足。”

因此,他认为建设高质量行业信息披露体系十分必要。中国有色金属环境、社会及治理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牵头,联合行业在可持续信息披露领域的重点企业、相关组织共同编制了《有色金属企业环境、企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将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透明度和责任意识。据悉,该《指南》已于202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会议期间,多场分论坛同期举行,在下午的“锂电产业在大规模设备更新中的产融合作”分论坛中提到,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下,政策还支持建设废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进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矿业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并推动绿色发展水平提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