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假冒”,包装到底有多重要?

2015年10月21日 13:12
来源:凤凰创新

作者简介:孙亚飞,分子美食家,点石成金,上天入地,杀人无形,妙手回春——说的不是我,只是我的专业而已。免费兜售一点化学小常识,谈的是火药农药毒药医药,讲的是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品的是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一日赴宴,朋友带来一瓶好酒。殷勤的伙计跑过来,准备帮忙打开,却被朋友叫住了——只见他掏出一枚硬币,小心翼翼地刮去酒瓶上一块银灰色的标签,露出个二维码来;接着他又拿起手机,熟练地扫了扫二维码,随着嘀的一声响,屏幕上跳出一张画面。朋友很得意,一边举起手机给一圈食客亮了亮相,一边说道:“信息社会就是好,几秒钟就能看出酒的真假来!”

这个场景对现代人来说并不算新鲜。假冒商品的泛滥迫使厂家不得不开发出防伪技术,供消费者进行查询。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判断商品的真假,依赖的可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提升,材料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就说上面的防伪标签吧,这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不过了:彩票刮奖时你会看到它,手机充值卡上也有它,门票查真伪时还有它。正是因为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甚至不知道这背后居然也蕴含着丰富的材料技术。

这样一张普通的标签,至少需要四类材料构成:树脂材料是涂层的主体部分,铝粉或其他颜料可以起到遮蔽的作用,为了方便印刷通常需要加入稀释剂,而要想美观还离不开一些添加剂。

配方上的微小闪失,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比如说,我们并不希望拿到手的商品包装上,因为运输过程中的碰刮,只剩下一块残缺不全的防伪标签;但我们同时也不希望,用硬币去刮这块标签的时候,连底层的二维码一起刮花。要想做到这力度恰大好处,那么使用何种树脂就变得尤为关键。

当然,从商业化角度来说,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好的涂层要求刮落时不能变成粉状,这已经不是普通消费者会过多关注的事了;但对于工程师而言,哪怕只是这小小的改进,都需要通过很多次实验来完成。

不过,这种涂层材料对于防伪技术而言,只是起到了辅助性作用,真伪信息只在它所覆盖的那一部分,跟它自身并无关系。

可是我们都清楚,信息技术就是在材料技术之上实现的——我们能够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本质上还是依赖了高纯硅的发展,而原子排列方式本身就隐藏着巨量信息。所以,在防伪技术方面,材料可不甘心只当个配角。

很多物质对于周边环境的改变会作出反应,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但是,这种信息在实验室中多数都需要靠仪器来感知,如何让它们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呢?

其实这也不难实现。

相信你一定接触过这种发票,背面写的真伪查询方式中有一条是,用手指按住发票正面的“税”字,过一两分钟后变色,便是真发票。很多人都对此感到不解与好奇,而这正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传递的信息。

这种涂层有个学名叫感温变色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温度变了,颜色也会跟着变。我们的手温一般情况下都会比环境温度更高,因此在按住这块涂层时,其中的生色物质对温度变化很敏感,于是吸收的光波波长发生改变,产生了不同颜色。

之所以会这么设计,是因为我们的感官中,最为灵敏的就是视力,颜色变化最容易被识别。试想,如果这种材料拥有的是实验室中更为常见的感温变电特性,用手按上去时电压电流发生改变,那我们的触觉怕是难以分辨其中的变化。反过来说,为什么要采用温度变化来刺激化学反应呢?这是因为温度变化最容易实现,假如这种涂层是对酸碱性敏感,那我们可能还要备上白醋和石灰水才能帮我们进行鉴定。

可见,为了能够让纳税人轻松地鉴定发票真伪,材料工程师们也算是操碎了心。

但消费者们并不为此买账,因为这样的真伪识别技术仍然还是太初级了,对于一些特殊的商品还是不够用。试想,如果我们去药店买药,不小心买到了假药,那可不单单是财务损失了,恐怕生命都会受到威胁——什么,你说买药的钱也是假的?

医药与货币都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如果假药与假币泛滥,造成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正因为此,各国都将最顶尖的防伪技术用在这两种商品的包装之上。

好了,现在不妨掏出一张第五套人民币的百元大钞,盯着正面左下角的绿色“100”字样,然后慢慢把纸币倾斜……这是一场成功的近景魔术,因为绿色的数字,就在眼皮底下变成了深蓝色。

还是利用变色进行防伪,但这一次却只需要调整角度,连温度变化都不用,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这种“变色油墨”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成功开发,不同于激光防伪技术,效果却很接近,原理也都是利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表达信息。

说起来,这种变色技术还有一点仿生学的意思,因为在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花蝴蝶就使用了这项高科技。实际上,蝴蝶翅膀的颜色并非是有色物质的表达,而是一些本身无色的物质,通过特定的结构排布,对光波进行干涉,从而形成了斑斓色彩。因为干涉作用会随着角度而变化,所以蝴蝶在扇动翅膀的时候,我们总感觉它们的颜色也在忽明忽暗地闪烁。

因此,尽管我们在人民币上看到的数字显示绿色或深蓝色,但两者可能都不是这种油墨本来的面目。而这项“变色油墨”技术问世后不久便应用在了货币防伪上,实际流通过程也证明,这也是让不法分子最难仿制的技术之一,有效地遏制了假币泛滥。

那么,看了上述这些技术以后,现在我们不妨再重新思量一下:各种包装上的防伪材料到底有多重要?

标签:包装 重要 假冒

[责任编辑:张秋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推荐阅读

实时点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