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能源张雷:能源互联网

2014年09月02日 18:23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2014年2月,中国农历春节刚过,远景能源CEO张雷便赶到了美国旧金山。几个月前,他开始在加州硅谷布局远景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而此时来到旧金山是约见一位可能成为远景硅谷创新中心未来总裁的重量级人选——时任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物联网业务总裁的乔雷特(Guido Jouret)博士。

物联网在美国正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在思科已经供职20年的乔雷特则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此前,乔雷特还曾担任思科先进技术的首席技术官、培育过思科的智能电网,智真系统等业务,管理过数亿美元的内部风险投资基金。即便身为潜在的雇主,面对乔雷特这样资深的行业先锋,38岁的张雷也不可能有任何特别的“优越感”。与其说是面试,不如说这是彼此双方寻找默契、碰撞火花的尝试。

“引荐的朋友告诉我,雷(指张雷)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年轻CEO,也是很有深度的思想家,让我和他交流一下。”49岁的乔雷特透露。原定1小时的会面持续了3小时,但仍然意犹未尽。第二天,二人再次约谈。

“我知道雷的背景是能源交易分析,但他在技术方面的专业水平让我吃惊——我甚至以为自己在跟一位软件工程师对话,”乔雷特回忆说,“他与我讨论如何才能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平台——不仅能管理风能,还能管理其它能源,而且管理用电侧资产,为工商业客户提供能源采购、能源管理、能效优化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我们还探讨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问题。我发现他永远喜欢提问题,渴求从他人身上学习他想要了解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暗示,一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努力从周围人身上获取知识、经验和洞察力,这非常重要。”

打动乔雷特的不仅仅是张雷的才智,还有这位理想主义者最擅长的“梦想营销”——“远景绝不是以赚钱为终极目标的公司,我们的使命是为人类可持续的未来解决挑战”、“远景是一家技术企业,将用创新的技术引领传统能源的智慧变革,在能源互联网领域中探索,我们没有美国同行标杆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有自己探索的信念。”、“全球有数万亿美元的能源资产,每年产生数千亿美元的电量价值,如果我们能像远景在风能领域那样,将设备和系统变得更智能,提升20%的发电量,那么能源行业一年就是数百亿美元的额外价值创造。”——这些豪言壮语从“卖梦者”张雷嘴里说出会让你血脉膨胀,“硅谷已经不再是美国的硅谷,而是全球创新的摇篮,所以远景要来到这里。”

旧金山会面的末尾,乔雷特主动提出要去中国看看远景——这正是张雷所期待的——在中国,他经营了7年、汇聚了大批精英人才的大本营的确在孵化一个能源互联网的梦想。3月,乔雷特踏上了从硅谷到上海的旅途。

在中国风机制造领域,远景能源无疑是一匹黑马。据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13年中国风电整机企业新增装机排名中,远景能源位列第4,但却是前10大风机制造商中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远景与第2、第3名的差距微弱。而据远景今年6月预测,2014年远景年新增装机量将超过200万千瓦,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

张雷从不愿意把远景与其它风机制造商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比较。在他看来,尽管风机制造和销售目前仍在远景营收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但远景的未来要超越制造,他想要用能源互联网的思维颠覆传统能源市场。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是2013年中国新增装机量第一、效益第一的风电开发商。远景利用从风场的前期设计管理、到智能风机、再到智慧风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中广核提供服务,在2013年中广核针对所有风机厂商从发电性能、可靠性、检修运维成本等六个维度进行的综合运行评价中,远景超过全球第一大风机厂商维斯塔斯(Vestas)而排名第一。不仅如此,远景还在帮助一些风电开发商优化现存的风场资源,让原本效益一般的风场大幅提升收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江苏公司的一个资源一般的风场经过优化后,成为全省收益最高的风场之一。

“全球能源发展正在呈现三大趋势:分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这就是远景的机遇。”张雷说。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企业家并非在逃避竞争,而是不断将远景置于更高梦想的追求。他的底气从何而来?“未来的企业家应该是善于‘知识运作’的人才,而并非只是资本运作的高手。”2009年,张雷在首次接受《福布斯》中文版采访时强调,远景的核心竞争力是人。

张雷出生在江阴一个专注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家庭,性格中潜藏着叛逆的他在大学毕业后拒绝子承父业,独自远赴伦敦留学、工作。然而,企业家的基因却没有在他身上湮灭——30岁时,他选择回国,宣称要做一家与父辈截然不同、代表“中国人智慧”的企业。

2007年,从英国伦敦辞职的张雷回到家乡江阴创业, 公司取名远景,那时张雷就在憧憬中国能源和环境的美好前景。那时,中国风机制造已经风生水起。虽然是“迟到者”,远景的发展速度、技术水平和创新模式却令人瞩目。2009年,张雷作为“福布斯中国科技先锋”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那时,张雷的团队还在江阴政府支持的一间200平米的创业园办公室。

“张雷身体里天生流淌着企业家的血液。”远景能源执行董事周宏文如此评价。相比张雷的特立独行,周宏文看上去温和而平易近人,他是张雷的大学校友。“大学时代,张雷就是校园里的活跃份子,” 周宏文说,“他的思维总是很超前,能看到未来几年的大趋势,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典型。”在张雷决定回国创业后,他是第一个被张雷的理想所点燃激情的人。他也怀抱颠覆传统能源行业的心,辞掉此前在另一家外资企业稳定的高管工作,成为远景创业初期的主要团队成员之一。

张雷憧憬中国能源和环境的美好前景

“要做代表中国人智慧的企业,就需要能够解决时代的挑战,引领行业的发展。别人眼中的挑战,在我的眼里都可能变成机遇。”张雷说。在远景官方网站上,张雷标新立异地展示远景“创新发展史”,记录远景几年来追寻“第一”的历程:当中国其它风机厂商一掷千金、投资扩产时,张雷亲自当起了“产品经理”,花费两年时间研发成为中国第一家掌握自主开发风电核心控制技术和载荷优化技术的风电企业;当对手蜂拥而上,抢夺中国“三北”地区(编者注:东北、华北、西北)的风场资源时,远景已研发出全球首台低风速风机,并由此打开一片蓝海市场;当业内开始关注低风速市场时,张雷已经布局全球,在丹麦锡尔克堡建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首个全球风电创新中心,布局海上风机;当对手们还徘徊在风机制造竞争时,张雷引入大批软件和云计算人才,在硅谷建立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在日本建立全球能效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智慧风场和智慧能源管理软件。

2014年1月春节前夕,远景能源在南京举办年会。会场外矗立着远景以巨幅蓝色航海图为背景的年会主题牌——“挑战创造机遇”,会场内重复播放着汪峰《怒放的生命》的背景音乐。远景来自全球8大基地的几百名员工聚集在此,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7岁,20%是外籍员工,60%拥有硕士以上学位,80%是研发工程师。他们中有来自全球企业的前高管,也有刚刚毕业一、两年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随便问一问,便会发现这里人人都有故事,个个都是传奇。

已经50岁出头的美籍汽车技术专家刘曙源博士虽是远景家庭中的“长者”,但对于工作的激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与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工作让我重新找到激情,每一天都充满动力。”刘曙源满怀热情地说。加入远景以前,他在美国福特汽车供职20多年,是福特汽车技术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也是福特公司中鲜有地进入高层管理的华人科学家。

张雷与刘曙源的初次会面是2013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的一个小型聚会上。“相对于制造业中的汽车和航空,风电行业仍是相当年轻的行业,我们的定位是行业领导者,所以远景寻找人才的思路是‘跨界’。”张雷很肯定地说。刘曙源正是张雷长期寻觅的对象。“在遇到张雷以前,虽然有各种的诱惑,但我很爱福特,从没想到过离开美国,改变生活环境,”刘曙源说,“但张雷跟我谈到‘中国梦’,以及远景的使命——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挑战,瞬间点燃了我的激情。”

在福特20多年间,刘曙源在汽车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众多突破。以工业领域的数字革新为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福特汽车就作为工业行业的先锋开始诸如虚拟设计、智能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而刘曙源是福特“数字创新”项目的总负责人。“风机制造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我在汽车行业已经有所经历,而汽车行业百年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论可以很好的应对这些挑战,”刘曙源说,“但我们不是简单的移植,我们将更上一层楼。”与张雷见面仅一个月后,刘曙源便从密西根州搬到了上海,加入远景。

对技术狂热的张雷几乎把远景变成了工业和软件领域技术精英荟萃的顶级俱乐部。此前在波音公司研究飞机技术的孙毓平博士,现在是远景后担任叶片翼型专家,他也曾担任维斯塔斯美国的首席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波音曾是全球最大的风机公司,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叶片技术比风机的叶片技术至少领先20年,所以丹麦风机公司会在美国设立研发部,”孙毓平说,“远景是一家既开放,又野心勃勃的公司,他们不会局限于自己的行业——这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之一。”远景的年会在一系列年终颁奖、激励的议程过后,才轮到张雷登场。此时的“技术狂人”变成了满怀人文精神的思想家——“造梦”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他从“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开始,谈及“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他用他擅长的哲学切入主题,表达他对于“挑战”和“机遇”的辩证思维;半个小时的演讲,他花费近一半时间讲述15-17世纪“大航海时代”人类探索未知地球,建立经度标识的历程和意义。

“我认为现在新能源所处的时代非常类似于大航海时代。”他说,鼓励远景员工发扬“航海精神”,创建远景的“格林威治项目”、“木星平台”,以建立对风资源利用率的可参照和精确测量的坐标,并称之为“风电经纬度时代”;他以冬日江南的“雾霾”结尾,盛赞远景人都是“理想者”,呼唤拯救可持续未来的使命感。

然而,接近张雷的人知道,这个怀抱英雄主义、追寻完美主义的“技术狂”和“思想家”并非完美的化身。“正是由于他对于完美极致的追求,所以他并没有完美的性格,远景卓越产品和客户体验背后是张雷对技术和质量的团队不合常理的苛求。”远景能源人力资源副总裁罗剑威说。

张雷与罗剑威结识于2010年,那时罗剑威还是万科地产的人力资源总经理。他们在上海的一家小咖啡馆畅谈了4小时后,发现很多共同语言。此后,二人时常见面约谈,直到2011年底,罗剑威正式加入远景。罗剑威在人文方面涉猎广泛,他研究心理学、哲学,乃至宗教。“世界上有两种组织形态最为稳定和强大,一是宗教团体,二是国家,而让成员能够凝聚在一起的是一种信念。”罗剑威说,他发现当今公司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精神——当契约被打破,激情也就随之灰飞烟灭。罗剑威希望创造一个能够持续激发员工工作和创新激情的体系——远景就是他的“实验室”。

在思科已经供职20年的乔雷特,是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

事实上,远景用信念让一群“理想主义者”走到一起。担任远景战略市场总监的孙捷是远景高管中唯一的“80后”。加入远景以前,刚28岁的他便在麦肯锡通过“快车道培养项目”成为高级经理,如果在这一职业生涯中按部就班地工作两三年,孙捷的职业晋升将直奔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很多同事不理解我为何中途放弃那样一条顺风顺水的发展道路。如果简单从物质的投资回报来看,加入远景可能未必比留在麦肯锡更有价值,” 孙捷说,“然而,我相信自己也是一名怀揣理想、意图改变颠覆传统的人——我在原先的职业道路上似乎已经看不到挑战,与此同时,我的确被远景的文化打动——这里是优秀人才聚集的高地,我们为同样的梦想而努力。”

3月的上海乍暖还寒,乔雷特从硅谷来到上海。对于上海,乔雷特并不陌生。这个在日本出生、比利时长大、泰国读高中、英国读完大学和博士、法国娶妻生子,又在新加坡、美国工作过的“超级国际化人士”对中国已经相当了解。此次感受远景之行,他只安排了3天时间。对于如何迎接这位对远景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张雷的策略是“全开放”——让乔雷特感受远景,自有与远景各个部门的员工对话。

远景上海的全球研发与运营中心是张雷日常主要办公地点。任何陌生访客来到这里的第一感受是近乎完美的未来感。白色基调搭配线条流畅的家具,没有一丝冗余的装修——这一切都与张雷的风格丝毫不差。工作再忙,他也不会忽略细节。远景的Logo, 建筑设计,产品外观,软件UI, 他都要亲自主持,“这是我工作的放松时刻,在远景,我的兼职是艺术总监。”张雷笑着说。

办公区域的氛围渗透着开放、平等的气息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开放空间中工作。会议室是办公区域构成的主体单元——这些以世界科学史上伟大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会议室在上班时间永远处于“忙碌状态”。张雷有一间独立的小办公室,但实际上他在办公室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穿梭于各个会议室之间。

远景智慧能源云中心是上海研发与运营中心里最引人注目的场所,来访者仿佛置身电影《阿凡达》,就连为谷歌位于俄克拉荷玛州的巨型数据中心提供电力的风电场也在这里实现远程管理。目前,这里管理着北美、欧洲、中国等在内的超过1,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其中包括美国最大新能源公司伯顿能源(Pattern Energy)的数百万千瓦风电和光伏资产,可以说远景是现今全球最大的智慧能源资产管理服务公司。

远道而来的乔雷特被远景办公室的所见所闻所吸引。“漂亮的办公室并不能表明你是一家好公司,真正吸引我的是远景的人才和文化。”乔雷特感慨地说。“在技术领域,市场永远都在变化,看看当年的巨头惠普,仅仅2、30年,他们已经开始在挣扎中求生,因为他们不再对市场饥饿,不想再学习新东西,”乔雷特说,“远景的‘野心’征服了我,他们不仅满足于做一家领先的风能公司,他们还希望打造一个能源互联网平台——未来可以管理实现能源管理、能源供应、供需匹配的服务平台和数据平台。”

当国际工业巨头们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摇旗呐喊时,远景已经将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付诸实践了。通过远景的智慧能源云平台,管理者可以随时查询远景管理的任意一座风场、乃至风机的实时运行状态。不仅仅是监视和控制,通过这个智慧风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于价值亿计的资产进行资产管理和优化。在张雷看来,这里是实现远景未来战略的新起点。

“无人值守风场”是远景提出的颠覆传统风场管理模式的新概念。通常来说,今天一个5万千瓦的风场通常需要12个运行人员、3到4个维修检测人员。仅仅在中国就有上千个风场,这些风场通常位于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岭。“一方面,大量的人员配置给风场运营商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风场值守者也不得不忍受艰苦甚至恶劣的条件。”

“利用远景的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风场完全有可能实现无人值守。”远景能源云服务副总监赵清声说。他正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在山西调试由远景自行投入的10万千瓦风电场。“这将是全球首座无人值守的风电场,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行。”赵清声透露。

今年刚刚30出头的赵清声算是远景的“老员工”,200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便加入了远景。“因为之前在GE实习,所以毕业后原本可以直接留在那里工作,但当时远景风机的确保持了业界最低的故障率和最高的发电性能,所以就来这里(远景)了。”赵清声笑着说。作为风机工程师加入远景后,在上海出生、长大的赵清声开始“走南闯北”:从甘肃到福建,从海南到内蒙,他的工作基本都在荒郊野外——他戏称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不过,看看远景,这里不就是由一群不愿‘安逸’、贪图‘折腾’的人组成的吗?”幽默的赵清声一语道破“天机”。

“远景要培育具有‘远景血液’的新生力量。”张雷在2009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如是说,毫无疑问,赵清声就是新生力量的代表。平时满脸严肃的张雷对待“新生力量”时总是呵护有加,他半开玩笑地说,希望在他们当中找到“小张雷”。乔雷特的加入,不仅将让远景通向“能源互联网”之路变得更加宽阔、平坦,而且会进一步增强远景在人才战略方面的“雪球效应”。

6月,在远景上海办公室,一贯低调的张雷在上海办公室为乔雷特的加入举行了颇为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张雷讲到了“数字电厂”的概念。“未来,每一个发电厂、企业、社区、家庭都可以自由交易能源,当市场机制形成,我们通过平台信息的整合,就可以把信息变成能源。这其中蕴藏着无数商机,将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而远景将会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亚马逊、谷歌。”张雷踌躇满志地说。

在宣布乔雷特出任远景硅谷数字能源创新中心总裁的同时,远景宣布在硅谷启动2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与新能源和物联网相关的创业企业。“我相信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触发点一定会从能源开始,”乔雷特说,“对我个人来说,远景是一个长期而可靠的‘投资者’——他们做能源、懂能源,所以与普通风险投资者完全不同。”

而对于张雷来说,乔雷特是帮助远景迈向能源互联网未来的里程碑,身为“造梦者”的他面对“追梦者”再次凯旋。

标签:远景 张雷 能源

[责任编辑:吕文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推荐阅读

实时点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