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利特尔: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2013年11月19日 16:44
来源:凤凰创新

图为GE 全球研发中心总裁马克•利特尔

导语:自2005年走马上任之后,GE 全球研发中心总裁马克•利特尔(Mark Little)从纽约——113年前在创始人爱迪生倡导下建立的全球第一个企业实验室的所在地,来到位于上海的GE在中国的研发总部参观由中国本土科学家开发的最新创新产品展示。

让他惊喜的是,这个当年只有区区10人组建的小团队早已从当年简单的“中国制造”蜕变成为不亚于集团全球其他研发中心的创新基地,由这里开发的尖端产品和技术所创造的销售额有半数是来自于海外,而非中国本土市场,“它[GE中国研发中心]已成为GE皇冠上的一颗宝石!”利特尔叹道。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驱动机”

跨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仍是很多人对国内众多外企在中国投资工厂及合资公司的惯常看法。如何从简单的“世界工厂”过渡成为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世界实验室,这不仅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所描绘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国内学术界和相关企业需要攻坚的难题之一。

而在GE中国研发中心的展厅内,3D打印、智能医疗、工业互联网……这些近年来在国际科技界流行起来的热点概念如今正在GE公司分布在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和无锡等地150多个世界一流实验室所开发或实现着。

“在[GE全球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在工作同时也成为全球技术圈的一部分,挑战自己的科研技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利特尔对中国中心在GE全球各大研发中心中的定位做出如是评价。

而除了这些高端技术外,很多产品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中国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和国内市场最迫切的需求反馈。目前,除了位于上海的的GE在中国的研发总部,已经建立了沈阳、成都和西安三大创新中心,分别负责能源和制造、医疗、油气和照明等多个行业的技术研发。

对中国广大的地方医院和基层卫生院而言,如何尽可能地为更多病人提供更全面的基础医疗服务,同时让医疗成本维持在可负担的范围内,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瓶颈。

据GE医疗全球技术研发中国总经理戴鹰介绍,成都CIC团队所研发的银河数字X光机,就是基于对国内体检中心和基层医院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病人的现实考虑,通过对操作台和系统设置的简化,实现更好的易用性,使医生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例如:医生摆位工作效率提高77%,体检中心1个上午的拍片量可由平均的130人提高到200人左右在保证高效和图像质量的同时,提供更良好的患者检查体验。

类似这样基于中国特殊国情所研发的产品不仅让本土研发团队获得多项专利,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以银河数字X光机为例,中国团队申请了11项专利,并在半年内就获得了120台订单,东南亚新兴市场和欧美等地区也成为银河数字X光机的潜在市场。

说起由GE全球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从2008年起发起的ICFC(‘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英文缩写)战略和未来全球研发的重要关注点,利特尔反复强调了两个词,“医疗”和“能源”。

目前,ICFC专项基金总数额已累计达到2.5亿美元,并主要投资在医疗、清洁能源、水处理和工业检测等众多领域。

“我们的工作是让天然气的使用效率更高,建造更高大、更节能环保的涡轮机,提供更环保的页岩气提取技术并通过液化和压缩技术使用天然气,生产更便宜天然气的技术将是未来的热点。”

服务国际市场的本土科技人才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利特尔曾提到了“反向创新”的概念:有别于以往外国总部统管产品设计和研发,只将组装和销售业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模式,在全球化向更深层次拓展时,建立面向全球的设计研发中心,将产品和技术同时输往本土和国际市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GE中国研发中心自2000年建立至今,当年分布在GE各大在华合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如戴鹰、李枫等人,包括中国团队的带领者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都完成了从一线技术研发人员到地区或部门管理者的成功过渡,而整个中国研发团队的规模也扩展到超过3000人。

“我们的研发目标其实是服务全球市场,集研发中心和供应链的所有力量为全球市场服务。”利特尔的看法代表了主要跨国企业近年来对中国市场定位的转移,而支持这一战略转移的坚实基础就是建立高科技人才储备库。

或许是基于这样的原因,GE公司近期率先对中国本土的理工科人才现状做了一项调查。

根据这份由GE委托第三方机构调研后发布的名为《2013中国理工科人才》的报告,许多理工科人才走出校园后缺乏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或者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未能得到职业导师引导其走向更高层次的创新或管理职位。这些问题如果未能得到企业的及时重视,很容易加重人才流失和转岗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包括利特尔、陈向力在内的众多GE研发部门高层管理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家企业作为终身的职业选择,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型跨国企业在人才“争夺战”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

“中国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基础技术能力,我们希望能与大学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早与教授和学生建立联系,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行业需要。”利特尔表示。

而在多年前接受了中国和美国两国双重理工教育的陈向力,也对中国大学目前的研究水平给予高度评价,“无论是去欧美留学还是留在本国,学生们都能够接受同样高质量的理工教育。”(王小萱)

标签:全球 利特尔 创新

[责任编辑:王小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推荐阅读

实时点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6.1